新月派三美主张是什么(“新月派”代表作 |)




“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3月,今年它成立100周年。“新月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它的得名源于“新月社” 和“新月” 月刊。其代表诗人,徐志摩、陈西滢、闻一多、朱湘、林徽因等都十分有名。它早期最盛行的阶段在1923—1926年。“新月”一词的来历有几种说法:1、源于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新月集》;2、源于我国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新月”诗句“偶呼快马迎新月,却上新舆御晚风”;3、新月派诗人写旳题材和内容多是“风花雪月”,故得此名。


由于新月派诗人多爱抒发个人感受,又与“左翼”作家经常争论,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其评价是非常负面和曲折的。说他们写的东西只在抒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与乐,并骂其骨干为洋人的宠犬,称之为“宠犬派”。但就客观而论,一个真正的诗人,无不是抒发自己真实而深刻的感受;且在闻一多的《红烛》《死水》里,就有不少诗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大帅》等“战歌”诗,也表现了他对反动头目的控诉和批判,从而表现了进步的一面。


“新月派”提倡对新诗新格侓形式的构建,特别是闻一多主张的“三美”理论:“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对“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和新诗歌运动,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当时有些自由诗人,批评他是“戴着脚镣手铐跳舞”时,他回应说:“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欢快,才跳得好!”陈梦家也说:新诗的“规范与镣铐,使诗的舞步更优美轻捷纯熟”;徐志摩说:“新月派的责任就是替诗构造适当的躯壳”——这里的“镣铐”和“躯壳”就是指诗的“新格侓”:大体是“音节的匀称、韵律的铿锵、平仄的和谐;句子均齐和节间的对称”。这些主张虽然有点苛刻,但却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诗歌的形式美。而当今有些所谓后现代派诗人的诗:形式散乱化、语言散奥化、内容空泛化、主旨晦涩化、思想模糊化,叫人怎么也看不懂;但他们反而自以为独特、高明,说“阳春白雪和者寡”,倒是叫人不可理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