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城外寒山寺(张继与《枫桥夜泊》)

一首诗可以成就一个人,《春江花月夜》让我们记住了张若虚,《题都城南庄》让我们记住了崔护,同样,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让我们记住了这个名字——张继。

在唐代众多诗人中,张继并不是很有名,他博学多才,为人清高耿直,为官正直清廉,从不贪污受贿,也不搜刮民财,时刻关心国家命运、百姓疾苦,在当地声誉非常好。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一天天走向衰败,张继虽然考上了进士,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但吏部选拔时却落选了,因此没有被分配到任何的官位。

当时正逢国家大乱,张继只好和其他士大夫一样逃到江南一带避乱,满腔热血也没办法报效祖国了。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没有明月,霜寒满天,乌鸦哀啼,张继乘船路过苏州,把船停在枫桥边上,彻夜未眠,寒山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他的思乡之愁油然而生。

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追怀自己的往事,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的首句写了与夜晚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二句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第三、四句写诗人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听到了夜半钟声,仿佛是听到了家乡亲人的呼唤一般。


首先,咱们先看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诗的首句像是一部话剧刚刚拉开大幕,背景音乐响起,出现了这一幕: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

是一个没有明月的夜晚。

月亮去哪儿了?

月亮已经落下去了。

月亮已经睡着了,谁还醒着?

只有乌鸦还醒着,

在这一片漆黑当中,只能听见乌鸦阵阵的哀啼。

谁在那边?

是一艘船和一个失意落魄的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读罢此诗的第一句,一种凄清幽冷的感受油然而生。

这是一个无比黑暗、无比寒冷、无比哀伤的夜晚。就是在这样一个夜晚里,诗人张继乘坐的这一艘船停泊在了枫桥的边上。此时此刻,诗人在想些什么呢?


我们来看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渔火,是夜里渔船上的灯火,零星的几点渔火给黑夜就增添了一些光亮,江岸上的枫叶也以红色相映,成了这暗夜里的一抹亮色。

“唉——”诗人一声长叹。

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此刻,只有江枫、渔火的陪伴,是多么的孤独和寂寞啊!


为什么不能入眠呢?

也许是因为在安史之乱当中,诗人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悲愁不已吧;

也许是因为安史之乱之后,诗人流离失所,来到江南,远离家乡,思念亲人吧;

也许是在这安史之乱之后,诗人的生活、诗人的仕途、诗人的未来都面临着太多的未知了吧!

所以,当所有的这些愁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这个“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夜晚,诗人怎么能睡得着?

正在这个时候,诗人忽然听到了钟声,这钟声从哪传来的呢?

我们来看第三、四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这里说的姑苏城指的就是苏州。姑苏是苏州的别称。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到底是个什么寺呢?关于它的说法有很多。

我们知道在苏州城里确实有一所古老的寺庙,就是在枫桥边上的这座寺庙,它最早的名字并不叫寒山寺,它始建于南朝时期,原名叫妙利普明塔院。而诗中所说的“寒山寺”,有人认为是唐朝的诗僧寒山子曾在这寺庙里当过主持,所以后来更名为寒山寺。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寒山寺在这里并不是真的指这座寺庙的名称,而是泛泛地指在凄冷的、黑暗的、令人感到室息的夜色当中,姑苏城外一片寒山之中坐落着一座寺庙,或者是几座寺庙,正是从这些寺庙里传来了夜半的钟声。

为什么要说一片寒山当中的寺庙中传出了钟声呢?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诗歌的意象,如以“梅花”代表不屈不挠的品格,以“柳”代表离别,以“鸿雁、青鸟”代表音信……

“寒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它代表悲凉与孤寂,有很多大诗人在他们的诗词当中都用到了“寒山”这个意象。

比如说,唐代诗人刘长卿作诗:“青松临古路,白月满寒山”,李白的诗说:“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他在《菩萨蛮》这首词里也写道:“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最熟悉的杜牧的那首《山行》中,他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所以寒山寺也可以这样理解:在这个清霜满天的寒夜里,一片寒山当中的寺庙里传来了敲钟声,这钟声,让漂泊无依的诗人仿佛是听到了家乡亲人的呼唤一般,是那么地亲切!

这是一首影响力非常广的唐诗,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还远远地传到了亚洲的其他国家,因为这首诗,苏州的枫桥和寒山寺都成了著名的古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