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产地及制作方法(从历史、产区、工艺、包装,四个角度了解普洱茶)
中国茶文化丰富,茶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发酵过程,茶叶研究专家将我国所产的茶叶分为六大类: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不同茶叶有不同的特点。
六大茶类
但根据六大茶类的分类标准,茶友们惊奇地发现,普洱茶似乎并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若是将普洱茶算作是黑茶一类,普洱生茶的制法并不完全符合黑茶的工艺标准,归属于黑茶一类似乎并不是很恰当。于是,不少茶叶学者主张将普洱茶单独列为一类,虽现在尚未有明文解释,但普洱茶的特殊性,也由此可见一斑。不仅如此,普洱茶独一无二地越陈越香的属性,也是其他茶类所没有的,这一属性也使得普洱茶罕见地具备收藏的金融价值。
普洱生茶
为何普洱茶会如此特殊?我们下面从普洱茶的发展历史、原材、工艺等方面稍加分析。
普洱茶历史
古代文献中对于茶的记录最早是东晋的《华阳国志.巴志》,书中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得到西南濮国等8个小国的支持,他们献给武王的供品是丹漆、茶、蜜,濮人是普洱府最早原住民,是佤族、布朗族的祖先,由此看来,普洱府产茶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清宫贡茶(图源网络)
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进贡珍品。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定普洱府上贡茶4种:团茶(分5斤、3斤、1斤、4两、1.5两,其中“斤”为“市斤”)、芽茶、茶膏和茶饼。其后,清政府又规定,贡茶由思茅厅置办。
砖、饼、沱形态的普洱茶
发展到今天,普洱茶形状各异,各有特色。除散茶外,还有经过蒸压而成的各种形状的紧压茶,普洱紧压茶由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或普洱散茶经高温蒸压塑形而成,外形端正,松紧适度,规格一致,有呈燕窝形的普洱沱茶、长方形的普洱砖茶、正方形的普洱方茶、圆饼形的七子饼茶、心脏形的紧茶和各种其他特异造型的普洱紧压茶,如金瓜贡茶、巨型饼茶和柱茶等,可谓琳琅满目。
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的主产区分布在北纬25°以南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和临沧市等地,这些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北热带气候类型,日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7~22℃,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800毫米,境内高山河流分布广阔,土壤以砖红壤与赤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为茶叶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的加工原材要求
加工普洱茶的鲜叶原料为普洱茶变种,即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其所含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都高于一般的中小叶种茶树。这对形成普洱茶汤色红浓明亮,滋味甘、滑、醇厚及独特香气——陈香的品质特征极为关键。
鲜叶
普洱茶加工工艺
普洱茶产品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理、气候和运输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历史上的普洱茶,其实是以云南大叶种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而成的“晒青茶”,俗称“青毛茶”。晒青毛茶采用日晒干燥,这种传统制作方法赋予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广阔的发展空间。
普洱茶按照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可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普洱生茶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普洱熟茶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普洱生熟茶汤对比
普洱茶独特的包装
云南普洱茶紧压茶包装大多用传统包装,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内包装用棉纸,外包装用笋叶、竹篮,捆扎用麻绳、篾丝。这种包装的形成是由于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及普洱、临沧等地区的笋叶丰富,且廉价,故发展到今天也仍然使用这种原生态传统包装;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角度来说,这种包装材料通风透气,有利于成品普洱茶在储藏过程中进行“后发酵”,提高普洱茶的品质。
普洱茶笋壳包装
正是因为这些独特性,造成了普洱茶较之别的茶类独特的差异之处,带给爱茶人士一个别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