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万字符的由来(佛教“卍”(万)字符形成之探析)


[摘 要]: “卍”(万)字符的创造与青藏高原冈仁波齐山以及由此山流出的狮泉河、孔雀河、马泉河、象泉河之间的地理关联,以及华夏文明、方块汉字、象雄文明对于“卍”(万)字符与佛教创立的影响。通过对该文明的探析,达到对佛教哲学溯本追源的研究,在文化复兴、国家兴中,探析中国文化的多元构成意义重大。

[关键词]: “卍”(万)字符 起源探析 文化复兴

把“卍”(万)符字当成一个字或者一个符号或者一个图形来解读,都在其包含的完美代表性之中,因为它本身是集字与形于一体的伟大创造。这个被称之为佛祖心印的“卍”(万)字符,早已成为佛教的一个图腾式符号,但“卍”(万)字符的形成,却在普罗大众心目中一直扑簌迷离。即便有的学者认为来自古老的“雍仲本教”,但对其形成语焉不详,所以在说服力上还需要不断论证。笔者在解读青藏高原的著名山峰冈仁波齐山的时候,突然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个四面对称的四边形金字塔形山峰,以及由此地发源的东南西北四条河流,跟这个朝四面八方拓展的古老“卍”(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这个方块符号,跟相形汉字以及方块汉字有着继承和发展关系。

而要探究“卍”(万)字符的形成,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地理上的连接,如山峰和河流;二是文化上的影响,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简称象雄文化)跟佛教的联系,以及华夏传统文明中的四象、四季、天圆地方等哲学观念;三是汉字形体上的连接。

一、 地理上的山川河流连接

冈仁波齐峰屹立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绵延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边境。

1、 从冈仁波齐山体形状说起

冈仁波齐山峰有四个高度对称的三角形的面,假设我们站在冈仁波齐山顶朝下俯视:把“卍”(万)字的中心点位置看作冈仁波齐峰顶,则这个“口”字方块字符构成的四个正面组成的正方形,恰好跟冈仁波齐山四面对称的金字塔形山体吻合。剖析这个问题是为了说明,这个四面体的尖顶山峰,是有四个正面的,这四个正面跟“卍”(万)字的四个正面是相呼应的。

解释清这个方形字体,也是寻根“卍”(万)字方形的第一步,而“卍”(万)字从一个中心引出四个对称面的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把自己当成世界中心,然后抵达四面八方,与四季、四象、天圆地方等哲学观点是一致的。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是个方块汉字形状,那为什么不是个跟“口”字一样封闭的汉字?如果在认可这个方形字符与冈仁波齐山四面对称的金字塔形山体存在关联,这个问题得回答就相对简单了,因为“卍”(万)字符代表着一个中心或者一个核心之下的地域范围上的不断延续和扩大。这跟我们今天说的广传佛法是一个道理,既然建立了古老的佛教文明,建立者是希望不断传播的开来的,而在这个与中国印似的封闭方块想比较,开放这是一种向外传播的形态。由此可见这个这个“卍”(万)字符在方形形体上打开四面,也是一种辐射和传播的意义。

研究“卍”(万)字符,必然要把它放到佛教文化下研究,这个方形,在中国古老文化中与规矩相并提,比方说我们说的圆滑,这个圆,如同古老的太极图,代表着周而复始的变化,是个动态。方形恰好跟城堡等一样,代表着规则和守势,这个方恰好又跟佛教严格等级制度、规范化约束所等规制相符合。说到方,大家可能有要问,这不是束缚吗?用一句哲学的话来说,是束缚但也不是束缚,原因很简单,“卍”(万)字符是方形,但是一个开放的方形。

冈仁波齐峰被印度教、藏传佛教、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所以“卍”(万)从是从自然山体投影成成平面图形后,从中心点伸展开的四条稳定平衡的线条勾出一个正四面体的图形,从这个方面展开研究,与古老宗教认可的世界中心位置是不矛盾的,与中国古老哲学中解释天地的“天圆地方”学说也是一致的。

宗教徒朝山拜山文化的印证。印度教认为他们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的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雍仲本教中的360位神灵也居住在此。至今中外信徒长途跋涉来朝拜“神山”,就是这个原因。

由此可见,冈仁波齐山作为一个自然图腾,完全有启迪朝拜者根据它的形体研究图腾符号的天然成因。所以“卍”(万)字符的方形形状与冈仁波齐山的四面体相对应是有自然考证的。

2、 从四条河流发源说起

“卍”(万)字由两条规则的“Z”字折线构成,折线其实象征着弯曲的河流,两条折线交叉的地方,恰好是“卍”(万)字的中心位置,这就是冈仁波齐山——河流的源头。把这个中心位置放大到跟冈仁波齐山峰重合的时候,这“卍”(万)字的形状也随之放大,进而跟河流的方向有些相似。或许有人会说,“卍”(万)字形体放大后,是规则的,而从冈仁波齐山峰流出的四条河流是不规则的。其实有这个疑问非常正确,正如佛经也是对社会认识的一种解读,且最后能形成佛教经典一样,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从原始图腾河流中领悟出“卍”(万)字符的构思,也是一种从形象化到意象化的合理体现。从发展的观点来思考,“卍”(万)字符是通过古代智者的不断完善修正,才变成今天这个完美字符的。

冈仁波齐山峰发源的四条河,用它们的流向,也在印证这个古老的“卍”(万)字符。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历史的共同点都是沿着河流发展起来的。中国以前的黄河文明造就了以北方为重心的社会发展体系,现在又在经济体系偏南发展,而长江又成了影响社会发展的新重心。故人崇拜图腾是多以山为主,而在青藏高原,先民们对山和湖水一并崇拜,把它们当作“神山圣水”,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山本身就是这些水源的发源地,这些雪山以及冰川,与山下的湖水河河流是息息相关的。对圣湖的朝拜其实也是源自洁白的雪山冰川。

冈底斯山脉地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而冈仁波齐峰在这里发挥了天然水库的作用。先不谈山顶的积雪和冰川,只从简单的水系来说,发源于冈仁波齐峰的狮泉河,向北流经巴基斯坦成为印度河,象泉河向西流经印度后再流向巴基斯坦;孔雀河向南流经不丹、印度和孟加拉,成为印度著名的恒河水系。与前三条河流相比,马泉河向东流经我国的面积最广,是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水系,但最终绕来绕去还是经过孟加拉湾流入大海。

解析清楚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马泉河四大河的流向后,再回过头来说冈仁波齐山峰在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尼泊尔之间的重要位置就不言而喻了,这四条河就是他们重要的水源地。既然是这些国家重要的水源地,那与他们相关的文化连接点也就与这四条河分不开了。

由此可见冈仁波齐山作为青藏高原地理上的中心是有理由的,笔者在网上查证时,尔梅·桑木旦博士也有近似的看法,但他的探究只局限于地理上的思考,在与中国文化上的联系还有待深入。

二、 宗教文化上的影响和继承

目前对于“卍”(万)字的形成时间没有个准确论述,但探究清楚象雄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继承关系,这个问题就非常清楚了。

既然地理上的优势集中在冈仁波齐峰,文化上的连接就无法分割。不妨以寻根问祖的方式,寻找文化上的连接点。

冈仁波齐对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尼泊尔等国文化上的连接跟中东的耶路撒冷有些相似。耶路撒冷成为世界上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圣地,就是他们各自的尊教中认为他们的圣人或者神灵与这个地方有密切的关联。而冈仁波齐也是这样,印度教认为他们法力无边的湿婆居住在这里,印度的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的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雍仲本教认为他们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是指冈仁波齐山。这里既然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故乡,目前国内学者研究认为古象雄佛法所产生的时代就是前佛教时代,既然古象雄佛法是前佛教时代,尼泊尔、印度等国到冈仁波齐山的朝拜者在回国时对古象雄佛法一定有学习和传播,释迦牟尼作为智者,一定也会借鉴优秀文化。释迦牟尼对古印度的婆罗门教有所吸收,对以冈仁波齐为中心的圣地古象雄佛法学习的内容一定会更多。

佛祖诞生的地方叫蓝毗尼,《西游记》中称天竺国,也就是在今天的尼泊尔。其实现代的人把《西游记》中的西天称作印度也是不准确的,古印度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尼泊尔学者阿木汉松就认为佛教发源于中国,他说佛祖释迦牟尼是中国人,他的依据是尼泊尔在历史上更多时候是中国的附属国,而且他还在尼泊尔找到了最早的佛祖造像,是黄种人形体。就今天来说尼泊尔的绘画艺术品唐卡,跟西藏唐卡手艺是一脉相承的,尼泊尔人的生活习惯也与西藏人非常相似。但是祖释迦牟尼的弘法工作大部分在摩竭陀国(今天的印度),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一个诡秘的现象是,佛教在古印度兴起后,传播的主要范围却不在印度,影响力也不在印度。今天的印度,主要教派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佛教几乎只是个历史概念,倒是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缅甸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还有广大的海外华人,成了佛教最广泛的受众。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恰好是以中国儒家文化和汉文化为母体的。肯定地说中国是世界上信仰佛教人数最多的国家,海内外华人是信仰佛教最多的人口。

通过佛教的发展变化途径,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和轨迹,就是佛教和中国文化融合得更紧密,倒是跟印度文化的融合度不够。这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的教义产生后,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义理最接近,所以它在中国就会扎根发芽,佛教反而在印度被打击,以致于今天印度的佛教圣地只作为旅游名片存在,在现实社会中的思想传播和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

综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释迦牟尼创建佛教学说的时候,更多吸收了华夏古老文化智慧,而距离释迦牟尼最近而且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古象雄佛法。正因为释迦牟尼以华夏文化为根基创建了佛教学说,它符合中国人的思考和辩证模式。比方说《金刚经》中,“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这句话完全符合中国古代辩证哲学,跟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辨证思维完全相同。你跟西方人讲这样看似是是非非又高深莫测的的辨证法,他们一辈子都参悟不透。英文中的“yes和“no”,只有肯定或者否定,没有中间过渡或者灰白的部分,而中国哲学恰好在是和非中间有个更加广阔的思考和辨证余地。所以根植在中国大地上的文化和思想,中国人能明白,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泰国、缅甸这些国家也能明白,可让西方哲学家研究中国古老哲学他们就会迷路。佛教在中国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印度仅仅是昙花一现,也是这个道理。

三、 汉字连接

“卍”(万)字是一个完美的方块字。在人类历史上是否还有其他文明古国留下方块字难以考证,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方块汉字的影响力来说,佛教中常见的“卍”(万)字符首先是一个方块字形。一些研究象雄文化的学者认为这个“卍”(万)字符就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吉祥符号,这个字符在古象雄文明时期已经产生。这个符号产生后,作为人类文明遗产,全世界许多民族都有使用,不光佛教,至今在印度的一些宗教中也在延用,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这个“卍”(万)字符生命时候产生,我们留待今后更多的学者去研究,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这个字符的产生跟中国古代文明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卍”(万)字符藏语叫做“雍仲”,翻译成汉语有吉祥永恒的意思,所以武则天将这个符号定为“万”字。不光读音相同,意思也有关连。在吐蕃王朝崛起之前,象雄文明是横跨中亚及青藏高原最强大的文明。据说“卍”(万)字符号有正反两种形体,自从武则天钦定后,这个“卍”(万)字符号才真正固定成现在这个样式,其笔画符合汉字的先横后竖,从左到右,横平竖直等规则的。有了统一的读音,是读作“万”的,其他符号是没有读音的。比方说太极图,我们叫它太极图是因为它是图形,不是文字,不能用一个字来发音。“卍”字是以一个钦定的“万”字发音的,所以它是图形、是符号,更是字,因为他包含了永恒的意思,是字与形的高度统一。事实上武则天钦定“卍”(万)字,不是随意神来一笔的,她是有研究的,是对“卍”(万)字代表永恒吉祥的一种意义上的核定。古代称呼皇帝为万岁,这个万字不光是时间久远,谁也知道自己活不了一万岁,它本身就代表着祈福、吉祥和永恒。

也许有人会说我对一个翻译成汉语的字刻意扩大解释了,持这种观点也完全可以理解,但问题是所有引入汉字体系的文化符号,都不代表一个独立的汉字。比方说英文单词“no”,它可以翻译成“不”,“不”是一个单独的汉字,但是它不是符号或者图形,符号或者图形很难翻译成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汉字。而且如果再放大思维,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万”,虽然笔画和线条上与“卍”(万)字符有些差异,但字体的走向和趋势也是朝向四个方向的。作为高原上的文明交汇点,象雄文化吸收个别象形汉字也是存在的,象形字“万”演变成象雄文明中的“卍”字也是有迹可循的。有天然的高峰和河流这个自然的载体,加上万字的吉祥寓意,这样的一个结合堪称完美。由此找到象雄文明借鉴方块汉字的理由是符合事物发展演变和继承的规律的,是有科学依据的,是站得住脚的。

2018年6月,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象雄文化研究专家才让太在拉萨表示,研究象雄文化是“一带一路”沿线历史的延续和传承,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多元民族文化有积极意义。《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标志着象雄大藏经的发掘和整理正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西藏本土古老佛教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解析古象雄文明,就得从古老文化的根源找起,而作为佛教代表性之一的“卍”(万)字图腾不可能不做探究,如果说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那佛教文化的根也自然就植在冈仁波齐山以及因它发源的四条河流上,植在传统文化的印记中,植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

综上所述,不光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佛教也是中国本土宗教,因为中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国家,因多民族而产生的多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