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水洞沟遗址 ,中国史前考古发祥地,雅丹地貌独一无二


三万年前的人类生活在哪里?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宁夏水洞沟,给你答案。这里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水洞沟是三万年前人类繁衍生息的圣地,于1923年被法国圣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在此发现,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动物化石,证明这里是史前文化遗址。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临河镇,处于黄河流域,因此水洞沟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之一。在这片十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内,还有中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古代军事防御设施,俨然一座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

蜿蜒的长城,高台耸立的墩堠,古朴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以及独特的雅丹地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魔鬼城、旋风洞、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怪柳沟等二十多处奇绝景观,令人目不暇接,由“横城大边”、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构成的古代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堪称古代军事奇观。


水洞沟遗址博物院,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名为石核的石器建造而成,以雕塑、展板、投影、文物展出以及讲解的形式,向游客再现了人类进化的起源、水洞沟文化的兴起以及水洞沟遗址五次考古发掘的过程与成果,同时,还有十二分钟的动态演出,实景展示三万年前原始人生产、生活以及面临山洪暴发、山崩地裂等灾难时被迫迁徙的场景。

张三小店,1923年,一阵悠扬的驼铃声从远处渐渐传来时,有家名叫张三小店的车马店主人知道一定是有客人从远方来了。于是,主人张三和妻子早早站在门口迎接,来者是两位黄发蓝眼的外国人,后来张三夫妇才知道他们正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他们从天津出发沿黄河两岸进行考察,在途经水洞沟时由于天色已晚就住在张三小店,这家店也因为水洞沟的考古发掘做出巨大贡献而成为著名景点。


水洞沟村,是水洞沟先民的居住地,他们创造了窖洞式和地穴式的居室方式,这种居室建在黄土层较厚的山坡或沟岸上,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水洞沟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发展成一种半地穴式建筑形式。在黄土坡上先挖出一定深度的地穴,然后在地穴四壁确定为墙壁的地基上,用土坯垒墙,使之达到一定高度,再以桁条、木椽搭顶,复以柴草,柴草上面糊以泥土,防止漏水。

明长城,水洞沟景区的明长城为土夯长城,是宁夏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明长城西至入黄河巨龙的长城小龙头称为两龙交汇处,东至盐池境内,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地貌尽收眼底。沟壑纵横,地形独特的土林景观,跌宕逶迤直达峡谷深处,翠绿的芦苇随风摆荡,泉水潺潺发出声响,汇集成溪,蔚为壮观。

大峡谷,从水洞沟到红山堡之间,长约四公里,原本是大自然的“杰作”,明代又成了长城“深沟高垒”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峡谷两岸经常年的风雨剥蚀,沟壑纵横,深厚的黄土经长期的雨水冲刷,土柱突兀壁立,造型奇特,形成了“土林”。

藏兵洞,在峡谷两侧悬崖上的一个个黑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伺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在我国的长城防御体系中,把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防御系统,全国仅此一处。 奇特的藏兵洞高出沟底十多米,蜿蜒曲折,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路口颇多,左右盘旋,犹如迷宫,洞内辟有居室、粮食储藏室、水井、灶台、兵器库、火药库、炮台、暗器孔道等设施。

红山湖,红山地区而得名,是蓄积边沟之水而成的,丰水期,湖面可于峡谷中向东延伸两公里多,湖中有鸳鸯、野鸭游弋,山中野草青青,乘船荡漾的红山湖,可以观看水岸长城,长城、断崖倒映水中,蓝天白云,独特的塞上江南让人如痴如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