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简述如下

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的普遍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同的民族经过长期迁徙、杂居、通婚、相互融合,形成新民族或民族新特征。

黄河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华夏族是汉民族的前身,它融合夏、商、周三族,就像大海汇合百川一样,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民族。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三次民族大融合,形成了今天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持续近六百年。这一时期,中原四周的齐、鲁吞并诸夷,秦霸西戎,楚征服统一诸蛮,内迁异族被华夏吸收、融合,中原地区“华夷”逐渐走向一体。华夏诸侯经过激烈的兼并、分化、统一,到战国时期只剩下秦、楚、齐、燕、赵、魏、韩等七个大国和少数几个小国。原来被称为“蛮夷”的秦、楚已被称为“诸夏”或“中国”了。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

第二次民族大融合

发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持续了四百年左右。这一时期,史称“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塞外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到隋朝统一黄河流域,从北方迁入中原的匈奴、羯、氏、羌、柔然、吐谷浑、敕勒、鲜卑等少数民族差不多都被汉族融合了,完成了汉化。

第三次民族大融合

发生于宋辽夏金元时期,历时数百年之久。这一时期,各大政治实体之间不断冲突与纷争,通过互市、联姻等方式进行频繁交往,不仅有大量少数民族融于汉族,还有不少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北方的羌、契丹、女真、蒙古等族不断与汉族融合。

契丹人在南宋时大批进入中原,至元代中叶已被元朝政府视同于汉人,元代后期“契丹”之名便逐渐消失了。

女真人的内迁,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受蒙古人的压迫,内迁的女真人约占女真人总数的一半。他们与汉人杂居、通婚,改用汉姓,学习汉语,女真人的民族特色逐渐丧失。元末,中原地区的女真人已完全融入汉族。

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过程中,还产生了新的民族——回族。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