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大盗:50年来靠洗劫自己的祖国来获得西方人的尊重!
巴黎著名的富人区——第八区,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小楼:五层高、砖红色、琉璃瓦、雕梁画栋,正儿八经的中国风。
中国红楼
游客们给这楼起个外号:中国红楼。主人是“C.T.Loo, 1880-1957”。
“C.T.Loo”,他的中文名“卢芹斋”估计也没多少人听说过,但他大概是“曾经向欧美贩运最多中国文物的贩子”。这个名头,的确不好听。
唐太宗李世民墓前的昭陵六骏中的二骏;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佛头;南北朝的木雕、石刻,经他之手卖走的文物何止万件。坊间流传的说法是:民国期间中国卖到海外文物,一半都是卢芹斋所售。他的客户包括小约翰洛克菲勒、银行家J.P.摩根、欧美各大博物馆等。
古董教父、西方英雄,中国最大的文物贩子、中国的卖国贼……都是他的头衔。
卢芹斋,本名卢焕文。1880年生于浙江湖州,父亲烂赌成性,他十岁时母亲含恨自尽,父亲不久后也撒手人寰。
此时,听闻湖州南浔张家招仆人,卢焕文心想,好歹张家能让他吃饱饭吧?
一饭之求,成为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从此,穷小子青云直上。
张家是南浔巨富,卢负责伺候一位腿有点残疾的少爷:张静江。对,张少爷,就是孙中山先生口中的“革命圣人”,蒋介石尊称的“革命导师”,国民党四大元老。
1902年张静江任清政府驻法国商务参赞,卢跟去了巴黎。
在巴黎,张静江开了古玩店“通运”,售卖中国瓷器、字画,为孙中山筹资助款。卢焕文跟在张身边开了眼界,也有了自己小心思。他肯吃苦、肯钻研,也肯钻营,学会了辨古董和流利的英语、法语,更学会了和达官显贵打交道,很快就出任掌铺。
辛亥革命爆发,张静江决定关了买卖回国协助孙中山,而曾经的小跟班,现在的大掌柜对少爷表示:我不回去。
这一年,1908年,卢焕文28岁开始创业。
他改名为“卢芹斋”。随着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又和上海商人吴启周合伙开了新的古玩店,起了个拗口的名字,卢吴古玩公司。
清末时局动荡。紫禁城和满族高官家的大批文物流向民间,遗老遗少没了铁杆庄稼,只能变卖细软度日。卢芹斋在全国设置代理点,大肆低价收购文物,远销欧洲市场,一本万利。因为货多且好,又懂得文玩知识,渐渐成了欧洲人口中“了不起”的中国古董商。
说是不幸也是幸事:此刻在西方,中国丝绸瓷器虽早已闻名,但也只算是“奢侈品”而非“艺术品”。论东方文玩,日本浮世绘才是扛把子的大哥,东亚文化滴巅峰之作。至于金石、书画、尊窑瓶郎窑罐宣窑的盖碗儿,西方人点点头又摇摇头:买,可以;钱,少少的。
对卢芹斋而言,这就意味着有市场没价格。不挣钱的市场,就要彻底推倒重来。
一场改变西方对东方文明审美的“教学活动”开始了,卢芹斋邀请知名学者对文物进行研究:与伯希和——关于世纪大盗伯希和,过几天另表——研究出版了古玉图录;举办展览、学术研究;炒作文物甚至创造出一套西方收藏家能够懂的新语汇,销售中国唐以前的文物……
一顿操作猛如虎,卢芹斋硬是把西方人的审美趣味从浮世绘掰成了青铜器。墓葬雕刻、陪葬古玉、陶俑、佛像正式走进西方世界。
而他本人成为了“中国文化大使”,在西方获得了为中国艺术史发言的权威地位。他把古董店经营成了文物界的沙龙,推开店门,时常能碰见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等人正在赏玩一件玉器、或是英国的大维德爵士夫妇正围着新出土的青花瓷,仔细研究着瓶底的官窑年款……
西方人说,卢芹斋是让西方认识中国古董的启蒙者,他以精湛的文物专业知识和天才的商业眼光征服了欧美收藏者。
从此,西方人开始知道如何欣赏中国文物;可从此,中国文物也开启了大范围被偷盗毁损转运的灾难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