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主”到底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农民虽辛勤劳动,到处硕果累累,到最后却仍然摆脱不了饿死的命运。
(被压迫的农民)
唐朝诗人李绅用寥寥二十个汉字,深刻地揭露了古代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群众的剥削和压迫。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即是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千余年。在这两千多年里,地主阶级与农民群众之间的斗争一直都是社会的主旋律,不断地左右着历史进程的发展。
(农民起义)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地主这一阶级到底是何时出现并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的封建制度又是何时开始萌芽的?如题,一切的一切都要从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开始说起。
什么是“井田制”?
如果说,西周时期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巅峰,那么“井田制”就是这个巅峰期最明显的“标志”。
井田,顾名思义,就是被灌溉渠和道路切割成一块一块儿的、状如“井”字的田地。
要想理解“井田制”,先要搞清楚以下两个问题:
1.土地归属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
如诗经中所表达,在西周时期,最重要的生活资源——土地,是属国家所有的。
西周统治者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把王室子弟和有功之臣分封在中国大地上,这些被分封的诸侯又在他自己的小国内按照宗法的等级再层层分封。
(分封制和宗法制)
但是,这些诸侯、卿大夫们,虽然是被分封的贵族阶级,但是对土地却没有所有权,仅有享用权,因此有“田里不鬻(买卖)”之说。
因此,西周的土地归属为“国家”,即周天子。
2.生产模式
西周既然是奴隶制社会,那必然会有奴隶和奴隶主。
(上古时期的奴隶们)
西周时期的奴隶主要来源于俘虏和罪民,这些奴隶和土地一样,也属国家所有,并连同土地一起分封给了贵族们,供他们驱用。因此,周天子和这些贵族们就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奴隶主阶级,周天子即是最大的奴隶主。
奴隶主贵族们强制他们的奴隶在自己的封地上集体耕作,压榨他们的劳动成果,仅留有一小部分能让他们吃饱,好继续劳作。
了解了以上两点,“井田制”就好理解了。
既然土地和奴隶都是上一级以分封的形式“赏赐”给下一级“享用”的,那么下一级的贵族们就有义务去“回报”赏赐他的人,卿大夫要“回报”诸侯,而诸侯则需要“回报”周天子,因此“井田制”就产生了。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中间)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最中间的一块儿田地,即是贵族们“回报”给上一级的“报酬”,被称为“公田”;围绕在“公田”周围的八块田地,则是贵族们及其奴隶们的“私田”。
(井田制)
因此,“井田制”实质上就是奴隶制社会下的一种土地所有制:国家所有——贵族享有——奴隶没有。
“井田制”因何而瓦解?
春秋初期,随着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一个“跃迁”式的提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跃迁”使中国社会开始了大变革时代,而这个变革的开始就是“井田制”的瓦解。
(铁器和牛耕)
生产力提高以后,劳作者们早早地就能完成“公田”和“私田”的任务,然后回家“老婆孩子热炕”。贵族们一看,那不行,于是赶紧又把他们召集了回来,回来干嘛呢,回来去开垦井田周边的荒地。于是,在“公田”和“私田”之外,又出现了一种性质的田地——“黑田”。
紧接着,上一级的贵族一看,也不行,你腰包倒是厚实了,我收上来的还只是“公田”那点产量,“井田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得改。
(大丰收)
公元前594年,鲁国成了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推出了“初税亩”的改革。
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从字面上解释,初,为开始的意思;税亩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具体方法是:
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左传》
即除了“公田”的收成要上交之外,“公田”之外的“私田”和“黑田”同样要根据其实际亩数,上交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
(古代农民上交公粮)
国家的地你随便耕,只要按时交税就行。“初税亩”的推行间接承认了“黑田”的合法性,土地可以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了,以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
奴隶社会的崩溃,封建社会的萌芽
“井田制”的解体,给社会带来了三大变革:
其一,土地所有制的改变,即上面讲的,土地国有制变成了土地私有制;
其二,阶级关系的改变,奴隶主们成了地主,而奴隶们也提高了地位,成了农民;
其三,社会主要矛盾由奴隶同奴隶主们的斗争,变成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斗争。
我们来细说。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井田制”的改革前前后后持续了两百多年,各国都进行了各种各样自上而下的改革或者自下而上的革命。如果说“初税亩”只是牛刀小试,那么之后的“商鞅变法”则是快刀斩乱麻。
商鞅变法中直接规定“废井田,开阡陌”,田地归私人所有,民得买卖土地,土地完全成为了“私人财产”。于是,一个新兴的阶级诞生了——地主阶级。
(地主)
而相对的,之前的主要劳动力——奴隶,也迎来了“升级改造”。在土地私有化的斗争中,这些奴隶们是站在“私”的一方去对抗“公”的,毕竟“私”得到的越多,他们分到的也就可能越多。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小雅·大田》
于是,土地私有化之后,他们不再是国家的奴隶,而是成了与地主阶级相对应的另一个新兴阶级——农民阶级。
(农民)
身份虽然变了,但是剥削却依旧没变,只是变了一个形式而已,农民们在付出辛苦的劳动之后还是填不饱肚子。选择饿死倒不如选择反抗,于是,新的斗争关系出现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
以上三大变革彻底地使中国的奴隶制社会解体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读史有感
总结一下,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井田制”的瓦解,“井田制”的瓦解带来了土地所有制的改变、阶级类别的改变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这些改变最终导致奴隶社会的彻底解体,封建社会走上历史的舞台。
可以看出的是,生产力一直在提高,社会形势也一直在改变,统治者更是一直换个不停,但是剥削和压迫却从未改变,被剥削和被压迫的人则更是没有改变。
农民作为实际的生产者,却依然逃脱不了饿死的命运,不得不说是封建社会下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