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皮有毒吗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



小城那条斑驳的老街两旁,植有一株株高大的合欢树,夏天来的时候,不经意间,枝叶丛中开满了簇簇花儿,像一柄柄小扇儿,又像是谁用彩线绣出的红绒花,红艳艳的光影远远就能望得见,那风姿绰约迷人,散发出缕缕清芬。


耳畔,有人哼唱出那首两部热映电影(《小花》《芳华》)的主题曲:“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沥沥鲜血染红它。绒花、绒花啊,一路芬芳满山崖......”


合欢,别名绒花、马缨花、夜合欢、蓉花树、野广木,属含羞草科合欢属落叶乔木。它高大茂盛,有的株高可达一二十米,枝叶细长,表层有细绒毛或短柔毛,羽状的叶子很特别,夜晚闭合,白天舒展,故又称“夜合树”。


每年六月开花,头状花序,花丝细长,底部有小巧的花柄,团团簇簇,摇曳多姿,宛若一只只精巧别致的花绒扇。常见的合欢花色为粉红色,也有白、黄、蓝、紫、紫褐等多种色彩,花团锦簇,煞是好看。


合欢树性喜光喜温,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及轻度盐碱,对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因树形优美,叶形雅致,盛夏时又绒花满树,有色有香,可形成轻柔舒畅的气氛,是行道树、环境绿化和庭园点缀的观赏佳树。


合欢皮和花都是常用中药材,其皮味甘性平,归心、肝、肺经,无毒。而花味苦,具有花理气解郁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合欢化学成分有合欢甙、鞣质等,常用于郁结胸闷、失眠、健忘,其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


有关合欢解郁安神的功效,古籍里多有记述。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记载:“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三国时期(魏)嵇康《养生论》有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蠲(juān),除去之意。


古诗词里常把合欢和萱草一起并用,用来作为排忧解愁的寄情花木。魏晋时期名士嵇含的《伉俪诗》有句:


临轩树萱草,中庭植合欢。


南北朝梁简文帝作有《听夜妓》,诗云:


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何如明月夜,流风拂舞腰。

朱唇随吹尽,玉钏逐弦摇。

留宾惜残弄,负态动馀娇。


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庭前》:


合欢能解恚,萱草信忘忧。

尽向庭前种,萋萋特地愁。


古人喜欢在庭前院后栽植合欢、萱草,以花木为邻,解忧怡情,其乐融融。


古代文人雅士把合欢看做美树,其婆娑风姿,缭绕清香,令人爱怜有加。唐代诗人李颀写有一首《题合欢》:


开花复卷叶,艳眼又惊心。

蝶绕西枝露,风披东干阴。

黄衫漂细蕊,时拂女郎砧。


诗人生动地描绘出合欢的形色、风姿,微风轻拂,黄色的花蕊宛如蝴蝶翩飞,落在了浣衣姑娘捣衣石上。


宋人韩琦的《中书东厅夜合》诗云:


合昏枝老拂檐牙,红白开成蘸晕花。

最是清香合蠲忿,累旬送风入窗纱。


这里描述的应是红合欢、白合欢两种,花朵的醉色和清香让人难忘。


明代名相李东阳也喜爱合欢:


夜合枝头别有春,坐含风露入清晨,

任他明月能相照,敛尽芳心不向人。

——《夜合欢》


他是借物喻己,以合欢的高洁孤傲,不与世俗妥协,来表明心迹。


诗人们对于合欢,更多的是寄托相思,表达爱情。唐人温庭筠是写情高手,是为“花间派”首要词人。他的笔下,合欢既有“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菩萨蛮》)的婀娜风姿,又有“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的坚贞执着,最终是“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刻骨相思。


李商隐更是写爱情诗的大家,这首《相思树上》在他众多爱情诗、无题诗中算不上著名,“相思树上合欢枝,紫凤青鸾共羽仪。肠断秦台吹管客,日西春尽到来迟。”可他借合欢表达对爱情幻灭后,那种难以自拔的悲哀之情,其他诗中却是少有的。


也有以合欢表达男女间互相倾慕,两情相悦的。“领上葡萄绣,腰中合欢绮。佳人殊未来,薄暮空徙倚。”(南北朝.沈约《洛阳道》)这是风流倜傥的公子穿着鲜艳的锦衣绣服,殷殷期待相约的情人;“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南北朝.萧衍《子夜四时歌.秋歌》)这是曼妙多情的女子前去与情郎幽会的情景,身穿合欢结盘绕的情侣装呢;“五张机,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宋.无名氏《九张机》)这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织锦少女,渴望与爱人心心相印,缠绵悱恻,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幻化为翩翩起舞的双蝶。

说到对合欢最为钟情者,莫过于“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在他短短的30年人生中,纳兰爱写诗,更专情,其府邸亲植两株合欢树,纳兰之弟曾赋诗云:“门前渌水亭,亭外泊小船。平池碧藻合,高树红缨悬。”


每至合欢花开之际,纳兰常邀约文朋诗友聚会,吟诗唱和,他曾作有《生查子》一诗,诗云: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这首诗是写在其妻卢氏离世之后,看见庭院中的合欢花盛开了,像彩霞一样悄然飘落,花飞人亡两茫茫,独倚老树泪两行,那种巨大的虚空和失落,令人无语凝噎。


纳兰钟情于诗意的合欢,也终在合欢树下归去。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5月23日,纳兰性德邀请几位好友在渌水亭相聚。时值庭中的两棵合欢树繁花似锦,众人在觥筹交错之余,以夜合花为题,各赋诗一首。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

对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夜合花》


写毕此诗,纳兰性德旧疾复发,迁延七日,竟溘然长逝,这首诗竟成了一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绝笔。纳兰的好友、清初诗人吴雯含泪写下挽诗云:“片语端能订久要,合欢花下和吹萧。”


而在民间,合欢是吉祥之花,是和合之花。乡间旧俗,宅第园池旁常栽种合欢树。夫妻偶有口角之争,家人便将合欢花赠与他们,或将合欢花偷偷置于二人枕下,祈愿他们和睦如初,生活美满。夫妻言归于好后,于合欢树下共饮合欢花茶,以示夫妻好合。


朋友间发生误会,也可互赠合欢花,寓意冰释前嫌,握手言和。故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种植部》中,关于“合欢”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皆益人情性之物,无地不宜种之。然睹萱草而忘忧,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对合欢而蠲忿,则不必讯之他人,凡见此花者,无不解愠成欢,破涕为笑。是萱草可以不树,而合欢则不可不栽......”



相关推荐